久唔久會聽到一種說法是:「我班客主要在 Instagram ,所以只出 IG 廣告」。

久唔久會聽到一種說法是:「我班客主要在 Instagram ,所以只出 IG 廣告」。
但實際上,大多用戶同時使用多個社交媒體平台。例如,同一個人,上班搭車時看 YouTube、 Lunch 時在 Facebook 看新聞 (因唔想在同事面前看影片)、睡前看 IG (側邊無人才看) 。
Meta Ad 預設建議全開所有廣告版位 (placements), IG 、 Facebook 的 Feed 、Story 、 Reels 等都是廣告版位。跟傳統地鐵、巴士廣告版位最大不同之處,網上廣告是 Real Time Bidding (RTB)。
即用戶這一分鐘打開了 Facebook 或 Threads (現在看這貼文的你),Meta 會即時配對廣告給你。你這刻玩 IG Reels ,廣告就在 IG Reels 出現。你這刻玩 Facebook,廣告就在 Facebook 出現。
Meta 廣告 100% 進入用戶畫面才收曝光費用,所以廣告費用是浮動的,視乎有幾多廣告主爭這個版位。越多人爭,CPM (一千次曝光成本) 就越貴。
假設你賣眼鏡,要 Target 廣告給我這個四眼仔。我平均每日 20% 時間 X 、50% 時間在 YouTube、15% 時間在 Facebook 、10% 時間在 Threads、5% 時間在 IG。
而如果你只開 IG 廣告版位,即浪費了 Facebook 和 Threads 廣告 ( 佔我每日玩社交媒體的 25%時間) 在我面前曝光的機會。亦由於只出 IG 廣告,演算法只能在 IG 「搶板位」,一般會拉高了 Bidding 費用以致 CPM 變貴了。簡單說,是因為只有 IG 版位可爭,版位 Supply 少了,Meta 「焗住」要用所有 budget 搶少量 IG 版位。
而一同時間,我在 Facebook 和 Threads 見到你對手的眼鏡廣告。他們要多謝你移除了版位,少了一個競價者(廣告競價系統的投標者)和競爭者(業務上的品牌意識競爭)。
再者,我看過不少香港行業的廣告數據,在大多情況下。Facbeook (流量或轉換目標)都獲得更多點擊和轉換。圖中是我的小甜頭轉換廣告 (Lead Gen),版位全開,交由 Meta 自行判斷放到那個版位。 IG 而來的 Leads 約只有 13%。
那什麼情況下Meta 會派更多廣告去 IG ?
如果你的廣告目標是互動,這情況下 IG 版位較大機會佔更多預算。因為 IG 相片是不支援 Link Click 。多年來 IG 整個設計都是訓練用戶留在 IG 內「派心」,即強逼「互動」。
想想看:只按心心的用戶、還是會進入網站查看內容的用戶,是更有質素的潛在客戶。
但不是說 facebook 活躍用戶越來越少?
正確來說,是「互動」按 Like 越來越少。但 Facebook 用戶習慣 Link Clicks 。我移居後,接近都是透過 Facebook 看香港新聞、世界大事。
避免用太艱深的術語,這裡用朋友阿強做例子。阿強在 IG 經常在名錶、電影海報相片上按心心。阿強在 Facebook 則三年沒貼文、沒互動。但他會默默地點擊 Facebook 貼文連結。進入網站或 YouTube 看影評、留意名錶的最新價錢。
現在是 Dark social 年代,就算阿強喜歡某廣告貼文上的產品/服務,但他不會去 Like ,特別在 Facebook ,以免朋輩見到他 like 過什麼。而是點擊入去 (Link Click) 網站了解更多。 如對產品有興趣亦怎少在 comment 查詢,而是 Private Message (Dark -就是不想公開被朋友見到)。
轉眼我投放了 Meta 廣告十年,見證著 Facebook 用戶確實少了貼文、互動。但仍然保持 Click Link 去吸收資訊的習慣。
總的來說,就算「我班客主要在 Instagram」,但不代表他們 100% 唔用 Facebook。就算他們 70% 時間只用 IG ,關了 Facebook 廣告版位也不會簡省什麼廣告費,因為 Meta 的廣告是自動找合適時機投放的。減少了 30% 曝光版位,更大機會令 CPM 變貴,本末倒置。